跳脫那些鬼打牆的藍綠統獨問題,我今天想問的是:教育和藝術創作到底該不該牽涉政治?
在回答自己的問題以前,我想應該先稍微談一下政治的定義。"治理眾人之事"應該是個耳熟能詳的定義,不過我更喜歡以下這個:
“Education as a specifically human action has a “directive” vocation, that is, it addresses itself to dreams, ideals, utopias, objectives, to what I have been calling the “political” nature of education. In other words, the quality of being political is inherent in its essence.”
"教育是一種人類特有的行動,它是種具有引導性質的職業。也就是說,教育導向的是夢想,理念,理想世界,和某些目的。這就是我說的教育的"政治"本質。換言之,教育的本質就是政治性。"(出自保羅‧弗雷勒遺作"自由的教育" p.100)
在這個定義裡,什麼是政治?一切有關人與人間的不公平,不正義是政治,因此舉凡性別、種族和階級的差異都是政治。
什麼是政治?一切關於人類對美好社會的希望,對人類基本權力的追求,與對自由、民主、正義的理想,都是政治。
政治無所不在,因為這些就是存在於我們人類社會中每天經歷到的一切。我們會對社會的亂象感到傷心,會對自己受到不公平的對待感到憤怒,都是政治的一部分。因為我們的比較基準,和我們對世界的期待都指向一個目標:我們心目中的理想世界。
但是我們好像常聽到這些話:
"教育應該秉持中立原則,請不要在課堂上討論政治。"
"我的創作是純藝術,不要用
這樣一來就很奇怪了,才說教育的本質是政治,現在又說不要碰政治,那教育的本質又是什麼東西?
有的人會說:啊,是因為對政治的定義不一樣啦。Freire的定義這麼廣,法律的政治定義是說不能碰敏感議題,當然不同囉。
是嗎?
因為我是教育所,所以還是從教學來看吧。
今天假設學生問我 "老師,太陽花學運到底在吵什麼?"
我的回答能不政治嗎?
我一旦回答就會有某個立場,而那個立場會基於我對理想社會的期待來決定。那麼我的回答不就一定有政治性了嗎?
要做到政治中立的無菌室,只有一個回答有可能:
"這個我不想談,來上課吧。"
"你們在學校裡學的都是知識,和政治無關。"
"我的作品是為藝術而藝術,沒有別的目的。"
聽起來很有異曲同工之妙吧?
今天是復活節,我和教會裡一位英語系大學部的同學談到教學的事。他是位拉丁裔美國人,他說他要用Hip-hop 為非裔和拉丁裔的學生進行文學教學。他希望他未來的學生能從這些政治反諷的創作中,抵抗社會的不公,挺身為弱勢族群發聲。
他不是第一個要用藝術對抗體系的人,但他的問題卻讓我深思了。
"你們台灣流行音樂沒有對社會的批評?那你們的流行音樂有什麼?"
我說,大概是愛情之類的。
我對自己的回答感到很震撼。因為同樣的問題可以繼續延伸:
"台灣的文壇不討論社會議題,不關心弱勢族群,那這麼這些文章都在寫些什麼?"
"台灣連社會科教學都不敢談論時事,連法律系都不敢碰政治議題,那學生怎麼知道要如何解析社會上發生的事?"
對此我只有一個推想,就是我們雖然已經走出歷史陰影,成為民主國家,但我們的民主素養還不足以導向自由。我們很怕被迫選邊站,很怕被某些族群歸類,所以我們就"為教育而教育,為藝術而藝術"
我們忘了什麼?
我們忘了文學與教育的力量來自對理想社會的期許。
我們忘了文學與教育的力量來自對社會正義的追求。
我們忘了只有人類本質與人類尊嚴超越藍綠統獨。然後我們以為吵贏藍或綠就好了,我們以為喊統一或獨立喊的很大聲,就可以改變我們沒有國際觀、沒有文化競爭力,虧待自己人民還沾沾自喜,目光短淺只看島內,對某些國家彎弓哈腰,對某些國家又種族歧視的事實!
如果這些不是政治,還有什麼是政治?
Hammer美術館牆上標語"現在你們不該把對方搞瘋" 此展覽是60-70s一群藝術家透過作品對當代 性別,階級與種族歧視的批評(這次圖文終於有關了) |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