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與孔子呼應的西方哲人蘇格拉底,理所當然的成為第二篇最佳人選。寫這篇的時候我去查了柏拉圖的原典,其實他和其他人原來的抬槓更長更有趣。但是因為字數有限,就只好割捨囉。)
西方的思想發展的源頭是「希臘三哲」:蘇格拉底、柏拉圖、亞里斯多德。柏拉圖是亞里斯多德的老師,而蘇格拉底則是柏拉圖的老師,因此,蘇格拉底的地位相當重要。但他的教學多用討論,沒留下著作,我們只能從柏拉圖的描寫中看到他的風采。
蘇格拉底生於西元前470年的雅典城邦,父親是雕刻匠,母親則是助產士。他長得並不好看,但身邊的人們都非常喜歡他。他的體能相當好,曾參加過戰役,冬天,當別人都窩在帳棚裡時,他只需一件破大衣就能出門,光腳走在冰上還比穿鞋的人快。
關於蘇格拉底還有許多奇異傳聞──在年輕時,他就常聽到一種神奇的聲音,告訴他不可做壞事。他很喜歡一個人獨自沈思,當想不透問題時,他會站在原地想通了才離開,有一次甚至就這樣站了一整天。
他在任何地方都可以教學,不論是市場、街道或者廣場;且說話風趣,很擅長用日常事物舉例,讓對方了解道理,或找出自己的錯。蘇格拉底的智慧令眾人仰慕,但當朋友告訴他,連神明都說他是世上最有智慧的人時,他非常驚訝。思考後他認為,神諭這麼說,是因為他比別人更能了解自己有許多事不知道,因此他懂得虛心求教,而非紙上談兵,或說些奇怪的話語讓人不懂以顯示自己有學問。
「認識你自己」就是這種對自己的真誠了解,他喜歡用對話來弄清事物:先找一個道理,再看看有沒有反例會推翻它。我們可以舉幾個例子分別說明他的主張。
真正的道理是通用的
「美諾,說說看美德是什麼吧。這樣我才知道自己哪裡想錯了,或許你掌握到的是別人所不知道的道理呢!」
美諾答:「這一點也不難啊,蘇格拉底。美德就是當一個人知道自己的身份時,他能按這身份做有益別人的事,不危害他人。所以女生有女生的道德,男生有男生的道德;小孩有小孩的道德,老人有老人的道德。」
蘇格拉底笑道:「哇,我還真幸運呢,我只是想知道『一個』美德,結果你給了一大堆!不過照你剛剛說的,蜜蜂的道德是什麼呢?要按品種來分?大小來分?還是形狀來分?」
美諾說:「蜜蜂和蜜蜂間哪有什麼分別,他們不都一樣嗎?」
蘇格拉底說:「這就是我想知道的。雖然外表看起來不同,但總有一些東西是一樣的──美德也是,不管在大家身上表現的差別是什麼,總有一個共通的道理。」
蘇格拉底所要掌握的知識,是能在各種地方,每個人身上都能找到的道理。他認為越能掌握到這些,就越能知道自己該怎麼做。
「知道錯而做錯的」好過「不知道錯而做錯的」
蘇格拉底認為當一個人真正知道某件事是對的,他必然會盡全力把它做對,如果沒做對,那可能是那個人知道的不夠深入。「知不知道」的關係很大:「知道對而做對的事」的人比「不知道對結果不小心做對」的人要更好;相反的「知道錯而還是做錯」的人比「完全不知道自己錯」的人好,因為前者至少知道怎樣做才是對的,後者做了壞事還可能以為自己是正義的。他在與辯論家西比亞斯的對話中以賽跑為例:
西比亞斯說:「沒問題。」
蘇格拉底說:「我們都知道有好的跑步選手。」
「沒錯。」
「也有不好的跑步選手。」
「正是。」
「跑得快的就是好選手,慢得就是不好的選手是吧?」
「當然。」
「所以就這場比賽來說,所謂的『善』就是迅速;『惡』就是慢吞吞?」
「對。」
「那如果說有兩個人,一個是自己想跑慢而跑慢的,一個是沒能力所以跑慢的,誰較好呢?」
「自願跑慢的。」
「『知道怎麼跑而跑快』,和『不知道怎麼跑仍跑快』的人相比呢?」
「本來就知道方法的那個人比較好。」
「而我們都知道,跑步也是行動的一種,就像做錯事與做對事一樣的道理。」
蘇格拉底的討論法常點出對方的錯誤,結果許多地位高的人被指出後非常不滿。到七十多歲時,他被法庭指控「帶壞青年」被判死刑。儘管有機會逃走,他卻仍留下,因為「最重要的不是怎麼擊倒對方,而是證明你是正確的。」
他被判服毒藥,他身邊的人為此非常悲傷,但他不然,因為「都還沒能證明死亡是好事還壞事呢!」
旁人答應,再看向他時,他已再也沒回應了。
這位在朋友眼中最善良、有智慧、正直的人就這樣離開人間。
蘇格拉底 |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