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5年2月28日 星期六

哲學不難2-4:怎麼分蛋糕才公平

這次的並不是什麼嚴肅的東西,只是探討"公平"的概念而已。很有趣的是,在東西方文化中,公平的概念是截然不同的。東方社會重視倫理,因此真正的合理分配並不一定會像西方一樣這麼重視比例均衡。事實上,很多行事原則是按照人與人的關係決定(當然是有好有壞,因為很多規矩不會那麼死,但也太流於人定了點)。
不過大家可以發現的是,公平正義牽涉很重要的基本要素就是人性。不管東西方,看到弱者的時候都會優先處理。這個,應該是人性中最可貴的部分吧。

小牛金角、小狗可羅和小貓鈴鈴各坐在餐桌一角,雀躍地盯著桌上的黑森林蛋糕,巴不得快點開動。
叮咚!門鈴響起。
「對不起,我遲到了。」小豬多多站在門口,不好意思地吐吐舌頭。
「你太慢了!」金角連忙請多多進門:「明明是壽星,怎麼能遲到呢?」
「抱歉,因為剛剛在路上幫一位老太太過馬路……」
「你上次也這樣說!」
「才不是,上次是老先生!」多多說完指著眼前的蛋糕:「哇,好棒的蛋糕,大家還等什麼呢?」
四個好朋友們相視而笑,一同唱起生日歌,多多還許了願,大家好不開心。
「好,我要切囉。」多多拿起蛋糕刀,正要下第一刀時……
「等一下。」金角問:「你要怎麼切?」
「當然是分四等分啦。」
「不對,你是壽星耶。」金角搖搖頭:「我們是因為你才來的,所以你要吃多一點。」
「咦!可以嗎?那我……」多多正要切下去前,忽然想到什麼似的大叫:「啊,不行。上次不是規定遲到的人只能吃別人的一半?」
「什麼?壽星比我們吃的少?」可羅甩起耳朵:「太不合理了!」
「就是嘛,不合理!」鈴鈴也說道。
「那我們來違反規則好了。」金角說。
「可是大家不是也約好了:『違反規則的人以後再也不准吃蛋糕』嗎?」多多提醒。
一想到違反規則後就要受到這麼嚴重的懲罰,大家一時也不知如何是好。
「我是有個想法啦,但不知道行不行……」可羅想了想說:「反正規則也是我們自己訂的,那要不要乾脆修改規則呢?」
「當然好啊!」
居然所有人都贊同了?沒想到大家其實都有一樣的想法啊。
「那我們就來投票『修改規則』!」多多尋求支持地看著大家:「贊成的舉前腳!」
這個提議獲得所有「人」的同意,鈴鈴還舉了雙腳!
「果然,還是照大家都喜歡的做才對呢。」
「就是啊,快切蛋糕吧!」
大夥兒期待地看著多多再度拿起蛋糕刀,可正要切下去前,門鈴居然又響了。
鈴鈴跑去開門,竟發現是姊姊花兒。
「原來你在這裡啊,鈴鈴。」花兒說,不經意地注意到桌上蛋糕:「嘩,你們在吃蛋糕!」
「因為我生日啊。」多多開心地問道:「花兒也一起來吃吧!」
花兒一聽,開開心心地跳進屋內,手上也端起一個盤子。
不過,這樣一來新的問題又產生了。
「多多,是不是該給花兒大塊一點啊?」可羅問。
「咦?為什麼對我特別好?」花兒驚訝地反問。
「因為你是鈴鈴的姊姊,又是客人啊。」可羅解釋:「媽媽告訴我一個『恐龍讓梨』的故事,故事裡弟弟為了讓哥哥多吃一點,自己還故意挑小梨呢。」
「是『孔融讓梨』啦!」花兒笑了起來:「唉呀,但在我們家裡,都是姊姊禮讓妹妹。所以我要讓鈴鈴多吃一點!」
「不行,我不想吃得比朋友多。」鈴鈴搖頭。
「可給我多一點也不公平啊。」花兒用爪子抓了抓臉。
「但我媽說這不是公不公平的問題耶。」可羅說:「她說『兄弟姊妹本來就該互相禮讓』。」
「其實我們家也是。」多多說:「不過我總共有十個兄弟姊妹,大家常常不夠分……」
「那你們怎麼辦呢?」金角問。
「很簡單,猜拳啊!」多多笑著說:「猜拳最公平了!」
真的嗎?花兒看著鈴鈴,金角看著可羅。好吧,猜拳可能滿公平的,但會是最「好」的方法嗎?
忽然,門鈴又「叮咚」地響了。
金角連忙打開門,出現的居然是位鼠老太太!
「不好意思,請問動物街怎麼走?」又餓又累的老太太非常虛弱地問。
「啊!」多多大吃一驚:「是早上的老太太!」
「呵,是早上的小朋友。」老太太也看到多多。
「老太太,您也一起來吃蛋糕吧。」多多說道:「我們等等帶您去動物街。」
老太太禁不住大夥兒的邀請,雖有點不好意思,但最後也來到餐桌旁。
「好香啊。」老太太聞了聞:「唉,我從早上到現在都還沒吃飯呢。」
「那您應該多吃。」
「沒錯!」所有人都同意。
「乾脆給老太太吃一半。」鈴鈴提議。
「剩下再分一半給多多。」可羅說。
「什麼!」金角聽了指著蛋糕:「那我們不就只能吃這麼一點?而且有的人能拿到巧克力花,有的人沒有……」
大家你看我,我看你,實在不知如何是好。
「有了!」多多拍掌大喊:「我知道怎麼分最好!就是打成蛋糕汁,然後閉起眼睛隨便拿一杯!」
「不要!」所有人一致反對。
但到底該怎麼分?如果是你,會怎麼做呢?
設計對白:"老太太這蛋糕分你吃一半吧"
"不了,我觸角的部分就好"
"你們幾個其實跟壽星有仇吧......"
哲學家異言堂:
(中國戰國時期)韓非子:「我覺得應該遵守規則。每人都守規則,就不會產生新問題,而且大家得到教訓,下次也不會輕易違規。」
(中國春秋時期)孔子:「但我覺得親朋好友的情誼更重要。只遵守表面上的公平,卻引起家人、朋友間的爭吵,反而更不好。」
17世紀英國)彌爾:「如果一件事能讓最多的人滿意,就照那件事做吧!」

(古希臘)亞里斯多德:「我倒覺得應該給需要的人多一點幫助。像是故事中的老奶奶,既然肚子那麼餓,就該讓她多吃一點。」

2015年2月25日 星期三

哲學不難2-3:正確答案在哪裡?

我們可以說,我們的教育體系裡最缺的就是時間,因為所有人都太過於目的導向,導致一上課就像戰鬥一樣一直趕一直趕。當然這句話也可以倒過來講:我們太過目的導向,所以導致時間一直都很缺,我們沒空停下來談點人生重要的議題(嘿,最近那個新聞大家有什麼想法?)也沒空真正質疑一些應該要質疑的事(為什麼我們的中國地理課程和當今的中國地理不一樣?為什麼我們對鄰近的東南亞或港澳史地這麼不瞭解?)
我們都太期待老師是小叮噹,喊一聲"救救我啊,多拉X夢"就會自動給出漂亮又快速的答案解套。當然我們知道現實生活根本不是這樣。但另一方面,這種脫離現實的教育標準又比較令人心安。
所以我想,我們都該問問自己,正確答案在哪裡?如果聰明如蘇格拉底,或愛因斯坦都不知道所有事情的解答,那我們當然不該期盼會有什麼"quick question"與"short answer"。

噹噹噹,下課了。小如和小滿被張老師叫到辦公室。
    「我改完昨天的學習單後發現一件奇怪的事。」老師從學習單中抽出兩人所寫的:「你們知道是什麼嗎?」
    兩人同時搖搖頭。
    「我們班居然有兩個丁小滿!」老師手指上面姓名座號的地方正色道:「而其中一個卻是李小如的座號?」
    完蛋了!兩人對看一眼,同時緊張起來,小如尤其心慌:他抄作業抄過頭,居然把小滿的名字也當答案抄上去啦!
    老師看著學習單繼續問上面的答案:「你們的阿嬤都住彰化?」
    「嗯……」小如尷尬的笑。
    「阿嬤家門口都有『冬瓜』樹?」
    「咧……」換小滿尷尬的笑了。
    「奇怪,我活那麼久還不知道冬瓜是長在樹上的。」老師亮起學習單,質疑地問:「你們家卻各有一棵?」
    「對不起,我不該抄小滿的。」小如小聲地說。
    「對不起,我不該寫假的故事。」小滿也小聲地說。
    「為什麼這麼做呢?」老師皺著眉頭問。
    「因為我不知道寫什麼。」小如解釋。
    「我也不知道怎麼寫比較『好』。」
    老師看著他們:「但我是要你們寫『印象最深的一件事』,又不是編故事大賽!」
    「可是我們想到的都很無聊。」兩人低下頭:「寫出來的答案就不夠好……」
    「答案?」老師想了想問道:「所以你們覺得這個題目有『正確答案』囉?」
    兩人不好意思地對看一眼,不知該不該點頭。
    老師倒搖搖頭了:「你們考試考過頭啦!世界上又不是所有問題都有正確答案。」
    「真的嗎?」兩人好奇的問。
    「你們又再問正確答案了。」老師笑了笑:「是真是假不告訴你們。我們先開始另一個問題:什麼東西是『大』的?」
    小如和小滿被老師突如其來的一問,弄得有些不能明白。
「『大』的東西就是『小』的相反嘛,像是大象、飛機、摩天大樓。」小滿先開口了。
「大象和飛機一樣大嗎?」
「大象比較小!」小如說。
「那麼大象就不『大』了。」
「啊,我知道啦。」小滿連忙補充:「『大』的東西要找一個比他『小』的東西比較,像是黑板比板擦大;西瓜比櫻桃大!」
「照這樣說來,如果所有東西都有比他更大的東西的話,世界上就沒有真正『大』的東西。」
對啊,這樣所有東西都可能變成「小」的,還有什麼東西是「大」的呢?有沒有一個最大、最大的東西,讓所有的東西都比他小呢……
「我知道了,是『宇宙』!自然課本說,宇宙是最大的東西!」小如相當有自信的說。
    「你怎麼知道?」
    兩個人都一愣:「科學家說得啊。」
    「科學家說得就是正確答案嗎?」老師搖搖頭:「未必。你們知道嗎?古時候的人都相信地球是平的,那時的科學家也說地球是平的,就像你們相信宇宙是最大的東西一樣呢。」
    「老師,可是科學的東西本來就是這樣,一直有進步,很難知道正確答案嘛!」小滿說:「如果是平常的事,像『該不該做家事』、『要不要寫作業』那種就有正確答案啦!」
    「平常的事就有正確答案?」老師想了想,開始出下一道問題,兩人連忙張大耳朵。
    「如果你們在馬路上看到有人突然昏倒了,會不會幫忙呢?」
    「當然會幫。」兩人連忙回答。
    「好,不過當你們想要打電話叫救護車時,旁邊卻有好幾個人叫你『不要管他』呢?」老師假裝路人的聲音叫道:「『那人是很壞的小偷!大家都討厭他!絕對別幫忙!』」
    「原來是壞人啊,那就不幫了。」小如立刻反悔。
    「噯,你怎麼這樣。」小滿瞪他:「那個人在馬路上耶,萬一被車撞到怎麼辦?」
    「撞到就撞到,反正他是壞人。」
    「壞人也是人啊!」
    兩個人你一言我一語,吵得不可開交,老師只好連忙喊「停」!
    「老師,不該幫他對不對!」
    「老師,應該幫他對不對!」
    兩個人一起問道。
    「這題我一樣不回答。」老師眨眨眼:「現在你們覺得世界上有正確答案嗎?」
    兩個人同時閉上嘴巴,想了一想。
    「應該還是『有』!」小滿說:「雖然沒辦法知道『真正的』正確答案,但書裡還是有『大家相信的』正確答案!」
    「還有寫作文的標準,也是『好作文』的正確答案。」小如說:「像是不能錯字、文句流暢、要用比喻……」
    「很有道理。」老師問:「那麼,『印象最深的一件事』有沒有正確答案呢?」
    兩人不好意思的嘿嘿一笑。
「問題」的圖片搜尋結果
我要強調的是,我並不是極端後現代主義者,我相信很多事情都是有"社會意義的"標準答案的。
但因為是社會定義,所以答案本身有可能改變。唯一不變的就是C4可以解決大部分的問題。

哲學家異言堂:
    (古希臘)蘇格拉底:「正確答案在哪裡?我問了許多人,自己也想了許多,越去尋找越是發現不簡單!」
    (古中國)道家,老子:「我覺得人生中有許多重要答案都是無法說出來的,只能用心體會。」
    (唐朝)禪宗,六祖惠能:「我也認同老子的看法,與其相信書本文字,自己能有所體會更重要!」


註解:惠施引用典出:「至大無外,至小無內。」

2015年2月13日 星期五

哲學不難2-2:為什麼要問為什麼?

這次探討的是哲學重要的"心態",也就是"好奇"。人類本就是好奇的,科學家和哲學家尤其如此。但是我們現在的教育,卻並不這麼正確的鼓勵發問。
當然,我說"正確的發問",對比的就是不正確的發問。一直問問題不代表一個人很有思考力,相反的,我看到很多一直發問的人,反而是亂問一通,也就是"沒有經過自我批判反省的問題"。一個問題被問出來必須要有深度,而那深度是要靠自我思考提升的。當然,對台灣教育而言,還是先從培養發問和討論開始吧。

為什麼要問為什麼?
    凡住在大宇村的沒有人不認識小思,為什麼呢?因為他太常問「為什麼」了!他什麼都能問,像姊姊帶他去游泳時:
    「好奇怪!姊姊,為什麼大家能浮在水上?」
    「這有什麼好奇怪!」姊姊很不耐煩:「因為有水撐著啊!」
    「可是,」小思指指天上:「飛機不靠水,也能浮在天上耶?」
    又或者和同學們玩遊戲時:
    「好奇怪!」小思說:「為什麼是一二三木頭人,不是一二三機器人呢?」
    「這有什麼好奇怪!」同學搖搖頭:「規定就是這樣嘛!」
    「那是誰規定的?」小思追問。
    「誰知道啊!」
    小思的「為什麼」讓大家都不知該怎麼回答,所以大家一看到他就跑得遠遠的,深怕被問「為什麼」。
小思很苦惱,因為總是沒有答案;小思的爸媽也很苦惱,覺得他一定是生什麼怪病。他們送小思到村裡最聰明的女巫家,希望能治好這個「為什麼」病。
「放心吧,這種病不但不壞,還很好呢!」女巫笑著說:「只需要一點點改變……」
但爸媽可不覺得有什麼好,他們只希望小思別再亂問問題了!

「好奇怪!」
「嗯?」女巫端著烤餅乾出來。
小思指著冰果汁杯問:「為什麼這麼多水珠在杯子外?」
「那為什麼早晨時樹葉上也有水珠呢?」女巫反問。
「對耶。都是水珠,會不會有關呢?」
女巫轉身從書架上取出一本百科全書:「讓我們查查看吧!」
十分鐘後,小思指著他的答案:「真的有耶!太棒了!」
但小思的問題還沒結束呢。當他說完「謝謝」,拿起餅乾與果汁時,忽然又想到了什麼。
「好奇怪,」他問:「為什麼要說『謝謝』呢?」
「你覺得呢?」女巫坐下微笑地問。
「因為媽媽規定的?」
女巫問:「所以如果沒規定就不用說?」
「還是要啊。」小思肯定地回答:「無論如何都要說,這樣才有禮貌,而且別人才會開心……啊!」
小思的眼睛亮了起來:「所以是為了讓別人開心?」
「嗯,」女巫想了想:「有可能?但應該還有別的理由,我相信你可以找到更多答案。」
「更多答案?」小思好奇地問:「問題不是只有一個答案嗎?」
「要看你問了什麼問題唷。」女巫說:「就拿剛剛你問的問題來說吧。有些問題是科學上的,那麼你可以從書上找到答案;另外有些問題,雖然我們也能問不同人,看不同書去找解答,但答案可能完全不同。」
「因為大家想的都不一樣?」小思問。
「沒錯。」女巫點點頭:「不過,如果你看到什麼事都習以為常,而不問『為什麼』,那就不會有答案了。」
「所以我可以一直問『為什麼』囉!」小思開心地跳起來。
「『對』,也『不對』。」女巫想了想:「用說得不清楚,不如玩個小遊戲來證明吧。」
於是她唸出一串咒語。小思看到眼前強光一閃,連忙閉上眼睛。當再度睜開眼時,他不敢相信自己所看到的。
「是真的糖果屋!」
可不是嗎?在他面前的軟糖窗口和巧克力屋頂,不是糖果屋是什麼?小思急著想過去,但卻發現前面有一條河,橫在自己與糖果屋之間。怎麼辦呢?
小思用拜託的眼神看向女巫:「可以用妳的魔法飛過去嗎?」
「不行,你要自己想。」女巫笑道:「現在你碰到一個『問題』了,接著呢?」
「得找到答案才行。」
小思想了想。
「嗯……首先,看看河水深不深。」他走過去用一旁的竹竿小心探了探,卻碰不到底。
「哇,那麼深,看來不能直接過了。」小思苦惱地說。
「總有別的方法吧?」女巫眨眨眼:「我可以幫你一些些唷。」
「用滑翔翼!我在電視上看過!」他開心地拍手:「熱氣球!搭橋!坐船!」
「哦?全都要試試看嗎?」
小思點點頭,女巫於是從口袋中拿出一張紙,吹口氣,將滑翔翼、熱氣球和橋,通通變出來。
「糟糕,滑翔翼要在高的地方才能用。」小思接著拉了拉熱氣球:「船和熱氣球雖然好玩,我卻不會開。」
「還是橋最好!」他決定。
女巫也點點頭。
果然成功了!小思輕鬆走過橋,準備大快朵頤。可當他張開口時……

「小思,你幹嘛咬棉被啊!」媽媽的叫聲嚇了小思一跳,他這才發現,自己原來還躺在床上!
他一坐起來,媽媽就露出擔心的表情……但奇怪,這次小思卻沒問「為什麼」,而是說:「我知道了!」
究竟小思知道什麼呢?

◎小提示:為什麼要問「為什麼」?有哪些答案自己找比較好,有哪些問別人比較好?

哲學工具箱 
美國哲學家杜威教 大家「動動腦」解決問題!
第一步,聯想:觀察四周,想想以前是怎麼處理的?
第二步,理智化:別擔心,別害怕,看清楚問題在哪?
第三步,假設:想出各種可能的方法。
第四步,推理:想想用不同方法的困難是什麼?結果是什麼?
第五步,驗證:找出最好的方法,實際試試看!
故事中的小思運用這幾個方法找到答案,你也可以喔!

哲學家異言堂:
(古希臘)蘇格拉底:「為了知道更多,我不斷問問題 。」
(古希臘)亞里士多德:「哲學起源於好奇 !」
(古中國)孔子:「對於自己不了解的事,不要不懂裝懂,應該問真正懂得人!」


「一休和尚」的圖片搜尋結果
古早古早時這部卡通裡出現過一個角色,"為什麼小弟弟",
這篇的故事形象就是從那來的。沒記錯的話,一休被問到崩潰過XD

 註解一.  John Dewey 19世紀美國哲學家,步驟出自”How do we think”(思維術)
各步驟名詞參考書籍為教育規準論
 註解二 蘇格拉底那句沒有原句,事實上他是說問了許多有智慧的人後,我發現自己是無知的。(中間省略)
註解三孔子原文出於子入太廟,每事問。

2015年2月5日 星期四

哲學不難2-1:我是誰?

不論是中國或者西方哲學,對於自我的探究都是相當重要的。因此,我認為作為哲學不難新版的第一篇,必須先從"我"這個概念開始。
現在回頭看起來,借用莊子的那段還是有點難。不過對高年級的小孩,或許家長陪讀的話還是能理解吧?我以前實習的時候教國二生,他們學完這個以後還現學現賣,用到作文裡,超強的XD

張老師一進教室,無數雙眼睛便同時轉向她。這是三年五班第一天上課,也是同學們第一次見面。
    「各位同學,」張老師說:「歡迎來到新班級!為了認識彼此,請各位先來自我介紹。」
    「不過,和過去不同的是,其他人也能問問題喔--『任何問題』,但要針對這三個字。」
    她在黑板寫上:「我是誰?」
    大家偷偷想,這麼簡單,有什麼好問的?
    陳小光首先舉手:「我是陳小光,今年九歲,臺灣人,沒了。」
    聽到「沒了」的時候全班哈哈大笑。小光一臉得意,正要坐下時,卻被老師攔阻:「小光,別急,我想問幾個問題。」
    老師對全班問道:「九歲的舉手。」
    大多數都舉手了。
    「是臺灣人的舉手。」
    連老師也舉手了,大家大笑。
    「九歲的臺灣人舉手。」
    刷,過半數。
    「你看,同樣是九歲的臺灣人有這麼多。」老師問:「光憑這兩點怎麼找到你?」
    小光連忙說:「但只有我叫陳小光!」
    「哪有,我幼稚園同學也叫陳小光。」一個綁麻花辮的女孩舉手說。
    「妳是?」老師問。
「林小圓。」
「小圓,老師也要考考妳。」老師說:「如果妳和小光名字互換,那麼妳是誰?」
「嗯……」小圓想了想:「我是『陳小光』?」
「那我不就變成『林小圓』了!」陳小光大叫:「我不要當女生!」
「你又沒變女生!」其他人說。
「由此可知,名字等於你自己嗎?」
「不是。」
「加上年紀、國籍呢?」
「也不行。」
「老師,我懂了。」一個戴眼鏡的男孩說:「加上『更詳細的』資料呢?」
「試試看囉?」
他站起來:「我叫盧小敏。住在台北縣中和市建一路253號九樓,爸爸是盧大寶,媽媽是王美美,妹妹叫盧小巧……
「女朋友是林小圓!」陳小光大聲接話,全班發出「噁」的怪聲。
林小圓和盧小敏大聲反駁,老師也連忙制止。
「小光,拿這個開玩笑不太好吧。」
小光吐吐舌頭道歉。
「回到正題。小敏的方法有沒有效呢?」老師看向小敏,小敏很自信的推了推眼鏡。
「想像一下,小敏。如果有一天你什麼都忘記了,記不得自己的地址、家人的名字、電話,所有的東西……那麼『你』是誰?」
「『我』……是三年五班的學生?」
「連這也忘了呢?」
「我是……林小圓的同學……?
「不,你只記得自己。」老師說完,不只是小敏,全班都陷入一股思考的沈靜中。
到底「我」是誰?
「想想看,還有哪些是關於你自己的?哪些讓你與別人不同?」
「我想到了。」小敏再次發言:「我有想做的事:成為可以幫助很多人的人。」
這句一出,許多同學都叫道:「賣假啦!」
老師提醒大家:「各位同學,要注意囉,這是小敏『自己』的希望,很了不起呢!小敏的思考方向不錯,大家還有什麼想法?」
小圓也舉手發言:「我也知道『自己』的不同了。我會很多東西,像是扯鈴、珠算、彈鋼琴。」
「這些東西妳全學會了嗎?」
「沒有,很多都還不太行……老師常說我琴彈不好。」
「除了老師告訴妳外,還可以怎麼知道自己會多少?」
「嗯……」小圓想了想:「哦,我自己想出來的。」
台下有個聲音補充:「我知道,那就是『反省』!」
「沒錯。」張老師笑著說:「反省可以讓我們更認識自己,知道自己懂什麼,還有什麼不懂,需要改進。不只才藝,還包括你的知識、態度、期望……任何東西。」
「老師,那怎麼知道自己反省的是對的?」小光問。
「很好的問題。大家有什麼好方法啊?」
台下交頭接耳起來,不久,各式各樣的答案紛紛出籠:
「問其他人,跟人家討論!」
「去看書,書上有寫很多道理,再跟自己比較!」
「想的時候不要只想自己喜歡的事……
「太好了。」張老師拍拍手:「這些都是很好的方法……不過小光好像還有問題?」
「老師,你不要笑我喔。」
老師點點頭,讓小光繼續說。
「是這樣啦,昨天晚上,我夢到自己變成火星人。」
一聽到「火星人」,全班笑翻了。
「聽我說嘛!」小光說:「變成火星人以後,我搭飛碟到好多星球,完全忘了自己是陳小光!醒來以後當然又記得了,可是……
「該不會現在我以為自己是陳小光,但其實這裡才是夢?」小光問:「說不定我真的是火星人?」
大家聽了議論紛紛。
「很好的問題,小光。」張老師笑道。
「啊!會不會連『我』都是假的!其實根本沒有『我』!」小敏石破天驚地問。
「哦?」張老師問:「那現在是誰在和我討論?是誰在想這些答案啊?」
全班靜下來一會後,異口同聲地說。
「是『我』自己!」
噹。
第一堂課的鐘聲也在此時響起。
現在還有人記得這個嗎?說到我是誰,就會想到他啊!
(是說,Jacky的鼻子好大啊)

哲學家異言堂:
(古希臘)蘇格拉底:「哲學最重要的事就是『認識你自己』!反省是最好的方法。」
(古中國)孔子:「我也認為反省非常重要,透過反省,你才能瞭解自己學到什麼,做得對不對。」
(古中國)莊子:「我是我,還是夢中的蝴蝶?可以確定的是,不管是我還是蝴蝶,都悠遊自在……
16世紀法國)笛卡爾:「我思考,所以我存在--在思考時,我便能確切地感受到自己。」
19世紀德國)尼采:「每個人都能決定自己能做什麼事,完成什麼夢想,讓自己變成怎樣的人!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