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篇難度最高的部分大概就是浩然之氣吧?記得以前在讀中文系時,我們常拿這個梗開玩笑XDDD另外一個困難處是要選哪一段翻譯。因為太經典的段落國中國文課本就有了,其他段落又怕不夠具代表性。後來考慮許久,以下就是我選擇翻譯的段落囉。
在孔子過世後的百年間,世間發生了許多改變:戰爭越來越激烈,人民生活也越來越苦;更多學說興起了,各派人馬為了出人頭地,無不大顯身手到各國遊說,希望能被君王重用。戰國時代的中國陷入亂世,許多人讀書的目的不再是為了救人,而是為了出名賺錢。然儘管如此,還是有人堅持道德理想,不為名利所惑。那就是孔子思想的繼承人--孟子。
孟子本名孟軻,是儒家的另一重要人物,他將孔子的仁道進一步發揮,並對人心人性有了更深入的探討:他認為,所有人天生都是善良的,所以每個人都能當好人,做好事。但為什麼社會上有壞人呢?這是由於他被不好的事物遮蔽了,所以沒辦法自覺怎麼做才正確。「做正確的事不是有沒有能力的問題,而是願不願意做的問題。」孟子認為:「如果一個人力氣小到連小雞都打不過,那他舉重舉不起來是因為『不行』;可如果一個大力士也這麼說,便不是因為不行,而是他『不想』。」
道德要怎麼培養呢?孟子認為應當要「養氣」。氣是一種生命力量,養氣就是要我們鍛鍊自我,發揮正面的力量。也就是讓自己充滿對生命的熱忱、希望,以及對正確事物的堅持。擁有「正氣」的人能合理思考,且具善良的心,當我們不斷培養使正氣成為巨大的「浩然之氣」時,行動不會有愧疚,做事自然光明磊落。我們的心,也就能克服各種不利的環境,堅持理念。
為了宣傳儒家思想,孟子曾經到齊國和梁國遊說,但這兩個君王對如何使人民過幸福的日子毫無興趣,只想知道怎麼賺大錢,打勝仗。失意的孟子只好效法孔子,將思想寫成〈孟子〉這本書,期望後人繼承--他的理念確實在之後的千百年中得到重視。孟子被尊為「亞聖」,廣受讀書人們的敬仰;〈孟子〉一書則與〈論語〉、〈中庸〉、〈大學〉並稱為四書,成為儒家重要的經典。
男女授受不親--要守禮,也要隨機應變
古時候男生和女生不能隨便接觸,故在公開場合碰到對方的身體是很不禮貌的行為。儒家最重視禮節,一個齊國的辯士[1]因此想了一個情境要考考孟子:
「男生和女生不能隨便接觸,這是一種禮節吧?」
孟子說:「確實是。」
辯士繼續問:「那假如你看到嫂嫂溺水了,該用手把她救上岸嗎?」
「當然要救。看到親人落水還不救,不就和野獸一樣殘忍?要知道,男女間不隨便接觸是為了守禮,嫂嫂溺水而用手救她則是一種隨機應變。」
辯士見這樣贏不了孟子,又換了個方式:「哼,天下百姓受苦那麼久,但你從不討論富國強兵的方法,這樣和看著百姓溺水卻不出手有什麼兩樣?」
孟子不疾不徐地答:「百姓們受難,應當用道理來拯救他們;嫂嫂溺水,應當用手來救援她。幫的對象不同,方法就不同,不然難道你要用手來救全天下的人嗎?」
一個人幫助人時,善意固然很重要,但要做正確的事,就應該考量情境不同而在作法上有所改變。想徒手救全天下是不可能的,因為一個人力量太有限了。孟子認為,最好的辦法是傳授正確的道理,讓所有人知道且能做到。如此,天下人自然都能得救。
與人結交前先認清對方的本性
當時全天下射箭最好的,是一位叫羿的人。沒想到他的學生從羿身上學到技術後,為了要當天下第一,居然就把老師給殺死了。孟子聽說後相當感慨:「嗯,這樣的話不只是那位學生,羿自己也有錯。」
他身邊的人感到奇怪:「怎麼會?羿做錯了什麼?」
孟子用一個故事回答:
「從前有個射箭高手叫子濯孺子,有一次因為戰爭,他被一位叫庾公的人追殺。可戰況緊張時,孺子的手竟受傷了,他相當絕望:『糟糕!今天沒辦法拉弓,這下完蛋了!』接著又問:『追殺我的到底是誰?』
僕人回答:『是庾公。』
『太好了,這下有救了!』
『大人,庾公是衛國最會射箭的人啊!這哪有什麼救呢!』
『庾公的箭法是跟尹公學的,尹公的箭法則是跟我學的。我很清楚尹公的為人,像他這樣有道德的人,結交的朋友也不會差到哪。』
後來庾公追上子濯孺子後,一聽到對方的姓名,果然停下腳步:『他是老師的老師啊,我怎能用他傳授的箭法反過來傷害他呢?可我是受國君命令,也不能不完成使命!』
於是庾公把箭頭拔去,象徵性地發出攻擊,在不傷人的情況下撤軍了。」
一個重視品德的人,在結交朋友時也會重視他的人品,所以真正的好人,是不可能交到壞朋友的。換言之,如果交友時只重對方的權位、財富,而不重德行,像羿一樣,那麼最後受害的還是自己。
政治的最佳方式--獨樂樂不如眾樂樂
齊王喜歡音樂,孟子知道後問他:「大王,你覺得一個人聽音樂快樂,還是大家一起聽快樂?」
「大家一起聽比較快樂吧。」
「那我就用音樂舉個例子:今天要是百姓生活困苦,妻離子散,卻又聽到皇宮演奏音樂,恐怕會想:『大王為什麼只顧自己享樂,而讓我們過這麼苦呢?』反過來,要是百姓安和樂利,生活舒適,聽到皇宮飄來的音樂聲便應當更開心:『我們的君王現在一定一切安好,不然怎會有閒情雅致聽音樂呢!』為什麼有差別?關鍵就在大王您願不願意與民同樂啊。」
與民同樂不是形式上的和人民一起吃喝玩樂,而是在為政時,應先讓人民過好生活,官員才能享樂。如果無法關心人民,只是辦一些活動,那麼再多的娛樂也無法使人真正快樂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