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6月9日 星期日

哲學不難:一切事物皆有目的--亞里斯多德

亞里斯多德的著作比柏拉圖要難讀,而且沒有對話,沒辦法直接改。所以他的理論我挑出教育哲學裡最常被談的幾個大點:四因說、目的論,和中庸。這篇沒有什麼讓人猶豫的地方,碰到的困難也比較小。寫作過程我參考了林玉体老師的西洋教育史----我大三時的課本。
好在西教史有好好上,嘿。

亞里斯多德是柏拉圖眾多學生中最出色的一位,不只繼承了蘇格拉底開啟的思考傳統,更加入許多創新。在課堂上,他不但認真學習,也勇於表達與眾不同的觀點。相傳有一回亞里斯多德不認同老師,提出了相反意見,讓柏拉圖有些驚訝:「天啊,你就像幼馬一樣,還沒長大離槽前,倒先踢我這母馬一腳了!」亞里斯多德連忙回應:「老師,我這麼做不是針對你啊。但我雖然敬愛你,卻更熱愛真理。」亞里斯多德認為,既然學生和老師都是在真理這條道路上的追求者,那就應該像夥伴一樣,發現錯誤時要適當提出,才有益於彼此。他的想法是對的,柏拉圖並未因學生意見不同而生氣,事實上,兩人一直維持亦師亦友的關係二十多年,直到柏拉圖過世。
    亞里斯多德離開故鄉雅典後,在馬其頓定居,並成為該國王子的老師。這位王子不是別人,正是鼎鼎有名的亞歷山大大帝。亞歷山大從小向亞里斯多德學習,對於老師的學術和人品都相當敬重,在成年即位後也不忘師恩,贊助老師進行學術研究。可惜後來因政治理念不同,師生關係日漸疏遠。而馬其頓帝國對希臘城邦的武力攻擊,甚至令亞里斯多德連累受罪。亞里斯多德知道,如果留在雅典,恐怕會像蘇格拉底一樣被害,他為了不讓雅典人第二度危及哲學,因此逃離故鄉,一年後因病去世。
    亞里斯多德效法老師柏拉圖,也建了一座學院。學院中師生上課的地點不是教室,而是貼近自然環境的迴廊,求學好比郊遊一樣自由快樂。這種美好的求學氣氛為人們所稱羨,所以這派又有個別稱--逍遙學派。
    接下來,我們就來分享幾個亞里斯多德的觀點吧!

我們看到的事物怎麼形成的?
    事物有千百種樣貌,但是怎麼形成的呢?我們有書桌可以用來寫字,有椅子可以坐,這些事物背後藏著怎樣的道理呢?
和追求抽象的柏拉圖不同,亞里斯多德認為,我們要回到現實世界五花八門的事物中,才能歸納出其中的共同道理。真理存在各種不同的個體中,個體也不像柏拉圖所認為的「影子」般不重要。
面對形形色色的事物,若深入探索便可發現,所有東西都是由四種原因變化而生:「質料」、「形式」、「動力」和「目的」。以雕刻雕像為例,首先,我們得找到一塊石頭,這就是「質料」;至於把石頭雕刻成人像則是我們的「目的」。
但光有目的還不夠,最後得把石頭變成人像的樣子才算完成吧?那個刻出來的樣子,就是雕像的「形式」。而雕刻人像的雕刻師,是促使質料變成形式的推動者,換句話說,也就是一切變化的「動力」。
    亞里斯多德認為,所謂的知識就是在弄懂四因間的關係,且每件事物都有他存在的目的,或該達成的任務。能完成目的的事物就是有價值的,好比:刀子很能切割東西、杯子能裝水、書本可以讀。反之,一把鈍的刀子、破的杯子、爛掉的書,就無法達成目的,失去原本的意義。

每件事物都有目的,人也有目的嗎?
    如果所有事物都有目的,那人呢?亞里斯多德認為,人當然也有目的。人生的目的就是幸福,所以那些正面的、好的行為,對人而言就是有價值的;對人造成傷害、破壞的負面行為就是無價值的。
    那要怎樣才能讓人生幸福?有的人認為是吃好吃的食物、有的人則認為是聽好聽的音樂,還有的人喜歡玩遊戲、看電視……這樣一來世界上能達成幸福的事不是很多嗎?
亞里斯多德提醒我們,吃喝玩樂雖然會使人快樂,但卻不是人特有的--其他動物也喜歡吃喝玩樂呢!這樣可不能算是「人」生目的,一定要屬於人特有的才行。
    古希臘人認為,人最不同於其他生命的特色就是有智慧,有理性。只有人才能夠理性判斷什麼對的,什麼是錯的。所以運用理性的活動--品德,才是能達成幸福的不二法門。當人擁有品德時,便不會貪心,不會憎恨或妒忌別人。他的人生充滿正面、美好的事物,這便是幸福。所以人想發揮自己的價值,得先當個有品德的人。

中庸,要怎麼做到呢?
    既然有品德能讓我們人生過得更棒,那怎樣才能做到呢?亞里斯多德為品德立了個條件,也就是凡事要做得「中庸」。
    在生活中很多原本正確的事情,若過與不及便成為壞事。打個比方,要是在路上看到一群彪形大漢在欺負一個小孩子,你會怎麼做呢?
你可以想也不想便行動,一個人衝進去大喊:「住手!」。但那樣太冒失了,恐怕不但沒人聽你的話,還會害自己也受困,這種未經深思而行的就是「莽撞」。
如果相反,只是站在旁邊考慮:「對方人這麼多、我力氣又小、萬一下次在路上又碰到他們……」想了一堆理由,卻遲遲不肯行動,這就是「懦弱」。
兩種都不是好事,也都不屬品德。有品德的人既不會莽撞,也不會懦弱,他應該會挑「中」間選項--「雖然我沒辦法制止他們,但還可以請旁人或警察!」這種有思考,也有行動的表現便是「勇敢」。

    亞里斯多德認為,有品德的人就是什麼事都做得恰恰好的人,也就是「中庸」者。中庸者做事不會太超過,也不會故意不表現,他們知道什麼場合該做什麼事。
設計對話:
柏拉圖:上一篇是說我耶。
亞里斯多德:嘿!下一篇是說我。(不好笑)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