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年3月24日 星期四

評論:波赫士.夏瑪茲"吃"

三月二十三號晚上在北美館裡面有一場現代舞表演,雖然事前沒做什麼功課,演出前完全沒想到自己會看到什麼,但結果驚人的不錯。
看完以後有些心得,就分享在這了。如果這團還有繼續演出,也算給好奇的人一些劇透吧。

首先必須承認,這場舞蹈在觀賞時不會有太"愉悅"的體驗,取而代之的是一種剖析社會和自我的不舒適。但那就是表演者們的目的。
現場是參與式的開放空間,近十位不同種族,性別,年紀與體態的舞者們各自扮演自己的角色,分別位在不同角落進行演出。每個舞者身邊都有一疊聖餐紙,這一小時內,他們必須一邊吃下那些紙,一邊歌唱。
口腔部位的"吸收"和"釋放"一進一出同時做到,這樣的設計已經夠挑戰了。但不只如此,他們還必須"炫技"的加入即興動作,並在各種衝突中達成表現的平衡,挑戰人體極限。
大部分的動作都是痛苦與掙扎的,舞者們近距離的在你面前的地上翻滾,抽搐,額冒青筋,滿臉通紅,但仍拼命的歌唱,並且將紙一張一張吃下去。這種掏心掏肺的演出在沒有舞台距離的情況下格外震撼。透過肢體動作傳遞的情感非常直接,而且少了文字或畫面這種中介,可以詮釋的方向對觀賞者來說更個人,也更多元了。
對我來說,可以詮釋的方向有幾個:
1. 宗教性的吃:這是第一個衝入我腦中的。"吃"的戲碼雖然遵循的是結構式的起承轉合(弱起,弱收,中段採山峰山谷交錯的不同主題安排)但宗教暗示的意味貫徹全劇。在"起"的部分,舞者們一面掙扎,一面強迫自己不斷吃下紙張,給我的第一印象就是但丁的"煉獄"。雙人舞者們互相撕咬,用暴力征服對方,在最上層的精神解釋便是一種宗教性的墮落和自罰。聖餐紙的使用強化了這方面的詮釋,而在詩歌吟唱和撰寫上則是亦是接近聖經的簡短形式。我唯一不確定的是裡面"國王"的意涵,在吟唱時提到"大家認為他是一個怪物",並且將他射死(這段沒有文稿我不敢亂猜)是否也在暗示耶穌。但當然,還可以暗示的角色太多了,也不必然要完全往這方向詮釋。
2. 社會性的吃:編舞者說他們吃的"白紙"可以象徵一種社會結構。這就是其中的社會性。在表演過程中,舞者們有集體抗議的吶喊,也有聚會的歡樂,這裡象徵的吃即是訊息的吸收。由於舞者來自多個歐洲國家(其中一位來自非洲),而當地近年來的各種社會問題層出不窮,我認為這種抗議也不必然代表實質激進的抗議,而是個人無奈的,對無法轉圜之事的無力抗議。這可以連結到有些舞者們會加入特定動作的表演:像是將吃入的紙張咀嚼之後,吐出,再吃下去。這樣的無可奈何是很深層的,就算倒臥在地,或者掙扎拒絕,都沒有辦法阻擋。
3.生物性的吃:
"吃"代表生命體還活著。雖然活著就是受苦,但個體還是得繼續難堪的活下去。一旦不吃,生命體也就死了,所以無論如何還是得繼續的吃。
在演出前編舞者提到禁食,是"因為個人被剝奪一切的自由,所以唯一能做的反抗就是絕食"。絕食是反生物性的,但卻弔詭的是一種唯一能表現自由意志的方式。在本表演中,則是相反,舞者永遠都在強迫自己餵食自己。就算到最後一刻,舞者們還是得貪婪的撿拾最後一點剩餘在地上的殘渣,不由自主,寫盡人性悲哀。

不過,雖然我很喜歡這部戲碼,看完還是有個小小的質疑
就是那段吶喊的台詞The shitman,內容是主角看到眼前走來一個狗屎構成的人....
會不會表現的太顯了點?
這顯然是很重要的段落,因為是我們唯一拿到的英文稿。不過以東方文化來說,比較不會採取這麼直白的表達。是沒有到唐突的程度,因為情緒累積很夠,不過會不會有更好的處理方式呢?
大概有點文化衝突吧,不過也無所謂,這場舞已經夠好了,不需要討好所有的人。
"吃"
喔,差點忘記說!感謝北美館與台北表演藝術中心舉辦這場活動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